駐村活動

Arts Residency Activity

創意在地深耕,連結世界,激發共鳴。

Creativity takes root locally, connects globally, and sparks resonance.

Scroll

2025.10.08

2025秋季藝術進駐計畫《工作室開放日Ⅰ》

2025秋季藝術進駐計畫迎來首次工作室開放日,於藝術村的展場中,透過藝術家帶來自己過往的作品,作為個人創作軌跡的導引,脈絡性的回望與解說,與觀者展開最真實的交流。

2025.07.16

2025春季藝術進駐計畫《駐村成果分享》

隨著春季藝術進駐計畫進入尾聲,三位藝術家在駐村結束前,與大家分享他們在鴻梅藝術村的生活與創作歷程。

2025.07.16

2025春季藝術進駐計畫《工作室開放日ⅠⅠ》

鴻梅國際藝術村春季藝術進駐迎來第二次工作室開放日!藝術家菅野麻依子導覽她與營建夥伴共構的戶外棚與工作室,分享來台後接觸藝術技術的經驗。彭賢祥以紙漿石頭作品讓觀眾參與堆疊,並展出描繪石頭與睡眠障礙相關的筆繪系列。洪瑄則以荔枝椿象卵製作玻璃裝置,轉化害蟲為珠繡意象,另以鳥築巢與街道標語延伸為公共裝置,幽默處理工地危機,回應在地生活觀察。

2025.06.23

2025春季藝術進駐計畫《工作室開放日Ⅰ》

鴻梅國際藝術村春季藝術進駐計畫啟動後,迎來首場工作室開放日!三位駐村藝術家彭賢祥、菅野麻依子、洪瑄,帶著訪客們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個性。在駐村計畫期望成為藝術與地方之間的對話平台,透過藝術家的觀察與實踐,重新發現地方的細節與各種可能性。

2024.10.27

2024秋季藝術進駐計畫《工作室開放日Ⅱ》

在藝術家的引導下,參與者挑選纏繞的線材進行編織,彷彿梳理心緒。手中的不同材質交錯成獨特作品,有人感到平靜,有人沉浸其中,忘記了時間。另一場域,藝術家化身「美感點心店」店長,帶領來訪者用客家食材與地方佐料創作記憶美食。食材如顏料,盤子如畫布,大家在創作中交流記憶故事,最後將作品「吃掉」,產生獨特的情感衝擊。兩場活動隔著走道,卻以不同形式拾起記憶,透過感官與創作分享故事,在藝術村場域激起共鳴。活動前,竹北市長鄭朝方及國美館陳貺怡館長蒞臨體驗,加深對藝術村的鏈結與認同。

2024.09.21

2024秋季藝術進駐計畫《工作室開放日Ⅰ》

鴻梅國際藝術村於秋季藝術進駐計畫啟動後,迎來首場工作室開放日!在執行長林靜雯與三位駐村藝術家范思琪、陳穎亭、亞森的對話中,訪客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個性。工藝、繪畫、表演三種藝術形式在場域中流動,激發愉悅與感動。藝術家們準備豐富的體驗,讓各年齡層的參與者盡情探索:編織創作、身體繪畫、集體舞動。週末午後,藝術村化身藝術遊樂場,為新埔注入滿滿靈感!

2024.07.20

藝術進駐試辦計畫 Ⅱ《駐村成果分享》

駐村一個月來,藝術家們穿梭新埔、關西、竹北、湖口等地,留下深刻印象與創作痕跡。魏欣姸以行為藝術邀請散步,捕捉人際陪伴的溫度;鐘翊綺以版畫刻印生活細節,將粄條融入創作;林冠名透過影像記錄新竹的多樣風貌。分享會中,藝術家以「新竹印象」與「駐村創作」呈現當地的文化與歷史之美。特別感謝黃海鳴教授及到場支持的夥伴們,讓活動更添光彩。

2024.07.06

藝術進駐試辦計畫 Ⅱ《工作室開放日》

藝術家們悉心介紹創作理念:林冠名結合聲音與影像,帶來獨特視聽體驗;魏欣姸以行為藝術打破實物界限,透過散步與互動將交流內化為創作,並以日記與影像記錄;鐘翊綺運用紙版雕刻版畫,呈現時光隧道般的紋理之美。隨後,來賓親身參與影像互動、故事按摩和水印木刻版畫工作坊,體驗多元藝術形式。現場並提供客家米食茶點,賓客在輕鬆氛圍中交流,深化對藝術的共鳴與啟發。

2024.06.01

藝術進駐試辦計畫 Ⅰ《駐村成果分享》

來賓們聆聽藝術家分享駐村期間的趣事與創作靈感,從探索後山生態、走訪在地市場,到參觀柿染工坊、葉佐燁老師工作室及柴窯創作,展現對土地的深刻理解。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多元:取材自然、專注微觀紋理、從日常生活如雞鳴中發現美感,或探索人文與歷史,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新竹與新埔的文化內涵。

2024.05.18

藝術進駐試辦計畫 Ⅰ《工作室開放日》

藝術村首次舉辦《工作室開放日》,活動由執行長林靜雯致歡迎詞,介紹藝術村的成立緣起及駐村藝術家。隨後,藝術家們導覽作品,並在各自工作室與來賓互動。參訪者欣賞創作過程、工具及作品的多樣性,並體驗藝術的獨特魅力。現場還提供客家風味茶點,來賓共同製作象徵豐收的粢粑,在品味美食與交流中,度過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溫馨的午後。

© Grand View Culture & Art Foundation

© Grand View Culture & Art Found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