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期投入藝文人才涵育的「鴻梅新人獎」於2021年甫獲文化部「文馨獎」人才培育類特別獎獎項肯定,適逢創設十週年,特別舉辦〈鴻梅新人獎十年特展〉邀請集近50位歷屆得獎者參與現場/線上展出,呈現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鴻梅新人獎十年來的軌跡與發展。
吳聯吟
鴻梅基金會給予我非常豐富的資源及幫助,與評審老師們創作的交談與指導,創作費的輔助,也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創作夥伴,更透過藝術評論與創作者的搭配,用力的將大家向外推展,時常舉辦參訪、座談和聚會提供許多學習機會,非常的溫馨也十分感激,謝謝~
第六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4年成長於台南,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。
創作形式主要以立體雕塑、裝置為主。作品靈感來自於台灣民俗信仰中的大神將,藉由神偶與人體之間的特殊關係,而發展探討雕塑、身體與自我之間的關係。我挪用民俗宗教信仰的「道具」進行創作,試圖藉由雕塑與人之間彼此對話,來探討真實世界裡的虛構,和虛構空間的真實感受。
連接至個人頁
吳軍
鴻梅的獨特之處是集結了大量年輕藝術世代創作者,並且透過每年定期聚會、提供許多交流機會,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。自己雖為藝術評論得獎者,但能發現在實踐之路上,仍困難重重。台灣在官方外,鮮少有關於藝術評論的獎助,感謝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給予新人們資源上的協助。
個人媒體平台
第八屆鴻梅新人獎 藝術評論組得獎者
1993年,生於台中。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,主修藝術理論與評論。喜愛自由的斜槓人生,曾任職於藝廊,從事策展工作。
目前以Instagram influencer、視覺設計師、社交App創辦人與冰店店主等多重身份蟄伏於中台灣。
近年以台灣美學研究、藝術與社群媒體觀察、藝術家與藝術機構關係,三方面為主軸進行研究。
連接至個人頁
鐘翊綺
一開始報名鴻梅新人獎是為了督促自己要不斷創作,加入後才發現鴻梅家族是個良性的循環。不只是同屆之間的切磋、督促,常在看展時也能遇到鴻梅的前輩。而大家都樂於分享自己在創作路上的心路歷程,讓自己感受到原來這條路上還是有很多人在努力著,並不是孤軍奮戰。很開心能加入鴻梅這個大家庭。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個人簡歷
1994年 出生於彰化 員林
2017年 台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學士
2021年 筑波大學 人間綜合科學研究科藝術專攻 碩士
2021年 現在於台北市立大學 兼任教師,並持續個人創作
創作對我來說是種紀錄生活的方式,敘述那陣子的心情及關心的事物。而版畫創作與寫日記有些許不同,有別於日記的記錄當下的感性。做版畫比較像是藉由刻版這個動作反覆的梳理自己的思緒。在這過程中除了會找回理性,也能藉此更瞭解自己。
連接至個人頁
許楚君
寄出報名文件的時候,我對於藝術書寫仍非常茫然無知,就像第一腳踏進冰涼海水,眼前沒有邊際,身邊也沒有友伴,僅僅是憑靠著直覺而寫,卻並不真的了解這個社群的語言。參與計畫過程中最大的收穫,或許就是找到了旅伴,也逐漸習得了一種屬於藝術書寫的語言。習得語言,最怕從此被它所綁縛。幸好鴻梅仍然是一片寬闊的海域,給予我們空間慢慢習練,又給我們空間,一點一點生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。
個人媒體發表平台
第七屆鴻梅新人獎 藝術評論組得獎者
1990年生於台中,主要活動於台北。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,以戰後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,亦曾於《藝術家》雜誌社擔任文字編輯。目前較關注與熟悉的,是台灣當代藝術中的主體性與認同、歷史敘事、集體記憶與轉型正義等面向,期待能勾聯文學、社會與媒介的發展,透過藝術家個別的生命經驗與創作表現,以台灣為軸,拓延至亞洲、世界,摸索出戰後的當代精神圖譜,意即「我們」如何以各種瑣碎的記憶、傷痕、身體與裝扮來指認與拼湊自我。
連接至個人頁
劉慧中
感謝鴻梅基金會讓創作者有更多探索和曝光機會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0年出生於台北。於2012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。2015年畢業於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,隨後取得西班牙Antonio Gala基金會培養年輕藝術家計畫的駐村資格。多項作品被西班牙的基金會及比利時GLO’ART典藏。
畫圖於我而言是一種紀錄、另一種的語彙:結合多種元素像煉金術一樣創造生命,同時雜揉多個素材,營造詭譎的氛圍。用超現實的口吻紀載現實諸多怪異並反映現實荒謬的狀態。作品充滿甜美如糖果的色彩,卻透著幽閉和詭秘,用視覺的表現手象徵著這世界表面看似美好其實隱藏各種矛盾。
我深情溫柔地闡述人類秩序與自然生態彼此的關係,用另一種眼光詮釋世界的樣貌和生命的不可思議,每個靈魂如何迎接其孤獨的宿命,在時間洪流裡稍縱即逝,這些宇宙共通的秘密。
每幅畫都是啟示錄,是預言、也是寓言。純文學、詩歌、童謠、音樂和隨晨曦到來即刻消散變朦朧的夢境都是我的靈感泉源,有時我甚至不知道是我的夢無俚頭還是這世界更瘋狂。
連接至個人頁
廖昭豪
加入鴻梅大家庭,不單是在新人獎上的肯定,鴻梅擁有強大的分享體系,除了歷屆獲獎著後續的展覽資訊分享,也提供了藝術評論交流的平台,讓加入鴻梅的夥伴們彼此之間所關心的美學問題、議題能被延續討論。期中報告中,在各領域上專業的老師們給予年度創作的建議回饋,讓我收穫良多,能及時的接收到作品被觀看的狀況,而重新思考還未顧及的創作面向。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0年生於台中。2013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雕塑組,2018年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,現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。
曾獲2021台南新藝獎、2015高雄獎並入圍台北獎與桃源創作獎...等獎項。廖昭豪作品主要以絞碎的紙漿仿擬台灣人為地景風貌,不論是沿海岸線常見的消波塊、山路岩壁斜切亙守的擋土牆、水土維護有關的植生護坡,或道路旁普遍的紐澤西護欄,將原屬戶外的「景觀」移進室內,作品皆是紙漿材質模擬土石水泥,試圖以手工仿真的軟性材質形塑堅硬具保護作用之結構物,這類環境中習以為常的水泥製品成為抵擋大自然的盾牌,而其上斑駁的紙痕與透見內裡的木條支架亦暗示了,當它們在與自然力量抗衡時顯得那麼單薄而不堪一擊,於此展現藝術家對人為開發於自然與環境保護議題上的反思。
連接至個人頁
閱讀更多
吳聯吟
鴻梅基金會給予我非常豐富的資源及幫助,與評審老師們創作的交談與指導,創作費的輔助,也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創作夥伴,更透過藝術評論與創作者的搭配,用力的將大家向外推展,時常舉辦參訪、座談和聚會提供許多學習機會,非常的溫馨也十分感激,謝謝~
第六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4年成長於台南,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。
創作形式主要以立體雕塑、裝置為主。作品靈感來自於台灣民俗信仰中的大神將,藉由神偶與人體之間的特殊關係,而發展探討雕塑、身體與自我之間的關係。我挪用民俗宗教信仰的「道具」進行創作,試圖藉由雕塑與人之間彼此對話,來探討真實世界裡的虛構,和虛構空間的真實感受。
連接至個人頁
吳軍
鴻梅的獨特之處是集結了大量年輕藝術世代創作者,並且透過每年定期聚會、提供許多交流機會,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。自己雖為藝術評論得獎者,但能發現在實踐之路上,仍困難重重。台灣在官方外,鮮少有關於藝術評論的獎助,感謝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給予新人們資源上的協助。
個人媒體平台
第八屆鴻梅新人獎 藝術評論組得獎者
1993年,生於台中。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,主修藝術理論與評論。喜愛自由的斜槓人生,曾任職於藝廊,從事策展工作。
目前以Instagram influencer、視覺設計師、社交App創辦人與冰店店主等多重身份蟄伏於中台灣。
近年以台灣美學研究、藝術與社群媒體觀察、藝術家與藝術機構關係,三方面為主軸進行研究。
連接至個人頁
鐘翊綺
一開始報名鴻梅新人獎是為了督促自己要不斷創作,加入後才發現鴻梅家族是個良性的循環。不只是同屆之間的切磋、督促,常在看展時也能遇到鴻梅的前輩。而大家都樂於分享自己在創作路上的心路歷程,讓自己感受到原來這條路上還是有很多人在努力著,並不是孤軍奮戰。很開心能加入鴻梅這個大家庭。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個人簡歷
1994年 出生於彰化 員林
2017年 台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學士
2021年 筑波大學 人間綜合科學研究科藝術專攻 碩士
2021年 現在於台北市立大學 兼任教師,並持續個人創作
創作對我來說是種紀錄生活的方式,敘述那陣子的心情及關心的事物。而版畫創作與寫日記有些許不同,有別於日記的記錄當下的感性。做版畫比較像是藉由刻版這個動作反覆的梳理自己的思緒。在這過程中除了會找回理性,也能藉此更瞭解自己。
連接至個人頁
許楚君
寄出報名文件的時候,我對於藝術書寫仍非常茫然無知,就像第一腳踏進冰涼海水,眼前沒有邊際,身邊也沒有友伴,僅僅是憑靠著直覺而寫,卻並不真的了解這個社群的語言。參與計畫過程中最大的收穫,或許就是找到了旅伴,也逐漸習得了一種屬於藝術書寫的語言。習得語言,最怕從此被它所綁縛。幸好鴻梅仍然是一片寬闊的海域,給予我們空間慢慢習練,又給我們空間,一點一點生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。
個人媒體發表平台
第七屆鴻梅新人獎 藝術評論組得獎者
1990年生於台中,主要活動於台北。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,以戰後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,亦曾於《藝術家》雜誌社擔任文字編輯。目前較關注與熟悉的,是台灣當代藝術中的主體性與認同、歷史敘事、集體記憶與轉型正義等面向,期待能勾聯文學、社會與媒介的發展,透過藝術家個別的生命經驗與創作表現,以台灣為軸,拓延至亞洲、世界,摸索出戰後的當代精神圖譜,意即「我們」如何以各種瑣碎的記憶、傷痕、身體與裝扮來指認與拼湊自我。
連接至個人頁
劉慧中
感謝鴻梅基金會讓創作者有更多探索和曝光機會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0年出生於台北。於2012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。2015年畢業於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,隨後取得西班牙Antonio Gala基金會培養年輕藝術家計畫的駐村資格。多項作品被西班牙的基金會及比利時GLO’ART典藏。
畫圖於我而言是一種紀錄、另一種的語彙:結合多種元素像煉金術一樣創造生命,同時雜揉多個素材,營造詭譎的氛圍。用超現實的口吻紀載現實諸多怪異並反映現實荒謬的狀態。作品充滿甜美如糖果的色彩,卻透著幽閉和詭秘,用視覺的表現手象徵著這世界表面看似美好其實隱藏各種矛盾。
我深情溫柔地闡述人類秩序與自然生態彼此的關係,用另一種眼光詮釋世界的樣貌和生命的不可思議,每個靈魂如何迎接其孤獨的宿命,在時間洪流裡稍縱即逝,這些宇宙共通的秘密。
每幅畫都是啟示錄,是預言、也是寓言。純文學、詩歌、童謠、音樂和隨晨曦到來即刻消散變朦朧的夢境都是我的靈感泉源,有時我甚至不知道是我的夢無俚頭還是這世界更瘋狂。
連接至個人頁
廖昭豪
加入鴻梅大家庭,不單是在新人獎上的肯定,鴻梅擁有強大的分享體系,除了歷屆獲獎著後續的展覽資訊分享,也提供了藝術評論交流的平台,讓加入鴻梅的夥伴們彼此之間所關心的美學問題、議題能被延續討論。期中報告中,在各領域上專業的老師們給予年度創作的建議回饋,讓我收穫良多,能及時的接收到作品被觀看的狀況,而重新思考還未顧及的創作面向。
第九屆鴻梅新人獎 視覺創作組得獎者
1990年生於台中。2013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雕塑組,2018年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,現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。
曾獲2021台南新藝獎、2015高雄獎並入圍台北獎與桃源創作獎...等獎項。廖昭豪作品主要以絞碎的紙漿仿擬台灣人為地景風貌,不論是沿海岸線常見的消波塊、山路岩壁斜切亙守的擋土牆、水土維護有關的植生護坡,或道路旁普遍的紐澤西護欄,將原屬戶外的「景觀」移進室內,作品皆是紙漿材質模擬土石水泥,試圖以手工仿真的軟性材質形塑堅硬具保護作用之結構物,這類環境中習以為常的水泥製品成為抵擋大自然的盾牌,而其上斑駁的紙痕與透見內裡的木條支架亦暗示了,當它們在與自然力量抗衡時顯得那麼單薄而不堪一擊,於此展現藝術家對人為開發於自然與環境保護議題上的反思。
連接至個人頁
閱讀更多
其他年度展覽
選單
選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