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訪者 胡鐘尹 ( Johnny Hu)
受訪者 陳贊雲 ( Michael Chen ) 先生
文章露出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– ARTSPIRE 線上藝術評論平台 https://medium.com/grandviewart
文章出處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( Taiwan ) / 撰稿人 胡鐘尹
採訪者 胡鐘尹 ( Johnny Hu)
受訪者 陳贊雲 ( Michael Chen ) 先生
文章露出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– ARTSPIRE 線上藝術評論平台 https://medium.com/grandviewart
文章出處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( Taiwan ) / 撰稿人 胡鐘尹
2020年5月17日,適逢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1週年,這是台灣社會進步的里程碑,也是民主人權邁向的一大步,每個人都能擇其所愛,而愛這個世界,平等、尊重、包容。
其中於2014年於香港成立的 「驕陽基金會」(Sunpride Foundation) 以致力推廣LGBTQ的歷史文化及平權運動,扮演中介平台,鼓勵、支持同志與LGBTQ的朋友,肯定自身的價值,透過藝術的力量展現自我,驕陽收藏藝術作品,舉辦展覽活動與大眾對話,在社會中為這一羣體,推動人權的普世價值。
創辦人孫啟越 (Patrick Sun) 先生,在香港的主要事業是從事地產開發,與藝術的結緣,從水墨書畫的經典收藏開始,如張大千、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都曾接觸過。
2014年左右,他突然有一個想法,反問自己:收了這麼多,這些作品好像並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收藏的作品? 反思藝術收藏與自身同志身份關聯性的問題。他於是決定籌辦「驕陽基金會」(Sunpride Foundation),並開始收藏LGBTQ藝術家或處理相關議題的作品。以藝術獨特性、概念,以及美學的構成,蒐羅作品,慢慢建立一個藝術史意義的系統網絡,也持續支持推廣,鼓勵LGBTQ族群的藝術創作者,能夠勇於表現自我、肯定自我。
藝術展覽平台、美力與對話
收藏與展覽並進,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的回歸與探究,展覽則是向外打通的對話空間,2017年9月驕陽與台北當代藝術館 (MOCA Taipei )合作,舉辦了亞洲史上第一個在官方機構的LGBTQ議題的主題展覽【光・合作用 – 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】(Spectrosynthesis─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),邀請策展人 胡朝聖 先生,展出來自22位來自香港、台灣、中國、新加坡,駐美國、加拿大華人藝術家等50件作品。 成果空前成功,國內外有超過100則媒體報導,引發巨大的成功與熱烈迴響。不管是族群內的還是族群外的,所有人都可以從它藝術表現揭開的靈感世界,尋見美學所帶來的美感形式創造、彈性,以及看待事物的獨特視角。
亞洲地區因傳統價值觀的束縛,近幾年才慢慢能讓這個議題在檯面上進行理性討論,「光合作用」的成果是備受肯定的,經過這檔展覽打開的對話空間,很快的於2019年11月,驕陽與 曼谷藝術文化中心 (BACC) 合作的【光・合作用二 – 東南亞藝術同志議題展】(Spectrosynthesis II – Exposure of Tolerance:LGBTQ in Southeast Asia) 由策展人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擔綱策展重任,本次展出的規模又更加以擴展,囊括15個國家與地區59位藝術家,並加入全新的委託創作,精選重點作品包括馬來西亞藝術家Anne Samat、印度藝術家Balbir Krishan織品與繪畫的作品,其中知名中國攝影藝術家任航、越南觀念藝術家傅丹(Danh Vō),也在本次的亮點展出。 展覽的效益得經時間的發酵,藝術的表情、自我,以及生命價值的回歸,永遠是在展覽之外,是回到一個平凡人的態度,他如何定義自己? 如何去寫自己的故事?
光合作用作為一種社會運動
專訪「驕陽基金會」(Sunpride Foundation)
採訪者 胡鐘尹 ( Johnny Hu)
受訪者 陳贊雲 ( Michael Chen) 先生 _驕陽基金會藝術顧問
(以下發言人, 以Johnny & Michael 標記)
Johnny:我是一位典型的異性戀者,也來自於一個比較傳統價值觀的家庭,在此之前也沒有參與過同志遊行與相關活動,所以總的來說我是一個"一般大眾",雖然自己的身邊不乏有些同志的朋友,也曾有一次寫過同志藝術家創作的短藝評,但我對這個族群與他們的世界,還是很陌生的,甚至帶有:不喜歡也不討厭的心理狀態在裡面。
今天這場訪談,其實對我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,我希望以一個藝評人或者說文字媒介的窗口,更是身為一個"大眾"的身分,來將「驕陽基金會」(Sunpride Foundation)及LGBTQ族群,以一種客觀與深入瞭解的態度,介紹給廣大群眾,讓他們瞭解您們在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,以及他們的世界。
Michael:媒體就是一個橋樑,給大眾多元的資訊,尤其是大眾比較陌生的領域,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種藝術表現,藝術家及藝術團體,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。因為對整個藝術界來講,像驕陽基金會這種團體,相對還是少數。但或許也是因為參與的人比較少,我們在目前的這個狀態下,像是一枝獨秀的感覺。
Johnny:但事實上這個族群的人不少,例如每年的同志遊行,出來的人都很多,代表這些人平常都是被壓抑的,在檯面下,甚至是不敢發聲的,也很多同志朋友他們擁有很虔誠的宗教信仰,只是在傳統教義的價值觀框架底下,他們不得不隱藏自己同志的身分。我雖沒有參與遊行,但在同婚議題討論的時期,對基督教-陳思豪牧師的發言非常感動【附註1】,那是一個基於人性與同理心,去理解與自己不同世界的人的一種包容,以及回到宗教精神本質認識的,真正的愛。
Michael:這就讓我想到,現在的梵蒂岡教宗- 方濟各(Jorge Mario Bergoglio),他是歷來的天主教教宗裡,非常開明的一位,他講過 : 「假如一個男的愛上一個男的,我有什麼資格說他們是不對的呢?」當然他這句話,沒有說他鼓勵這件事情是對的,但他就說,他不能批評你是錯的。
Johnny:方濟各 :「你是男同志這件事並沒有關係,上帝如此創造了你,也愛這樣的你。而我也不會在意這件事,教宗愛這樣的你。你必須對自己感到滿意。」(文字補充)
Michael:回到藝術的領域,驕陽基金會收藏LGBTQ族群或議題作品的初衷,就不單純只是收藏,還要辦展覽,目的是告訴普羅大眾,這個社會中有一個族群,同樣也在進行創作並且也能夠有優異的表現。
LGBTQ的創作者,在創新、創造力,藝術與設計方面,他們的感知事物的敏銳度,或許比一般的創作者來的更強。
翻開藝術史的發展,其中不乏可以看到LGBTQ藝術家帶來卓越的貢獻,從最早的米開朗基羅,到法蘭西斯.培根、大衛霍.克尼等等,德國攝影藝術家威廉·馮·格魯登(Wilhelm von Gloeden),視覺領域之外,還有服裝設計,其他各領域的優秀創作者。包含音樂領域也是,許多偉大的音樂家,很多都是LGBTQ者,例如 : 韓德爾、柴可夫斯基、舒伯特等。
因此我們去蒐羅LGBTQ族群的作品,第一是表揚這些傑出藝術家的創作,另外就是藉由他們這麼傑出的創作,來為他們的族群發聲。
根據心理學或統計研究:人類裡面大概有10%的人是LGBTQ,所他們在社會上是小眾群體,90%的大眾是異性戀,雖然這只是個概略比例。
但人的性別(gender)、性向(sexual orientation)及性慾(Sexuality) ,不應只是二元的方式來劃分,中間還有非常多不同的面相,從最早有的、男同性戀者(Gay),女同性戀者(Lesbian)、雙性戀者(Bisexual),到後來提出的 跨性別者(Transgender)及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(Questioning),這中間慢慢發現,有很多細微的差異。
現在還有發現無性戀、無性向(Asexuality)者。
因此第一個籌辦的大型展覽取名為【光・合作用 – 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】(Spectrosynthesis─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)是跟策展人 胡朝聖先生在討論過程中萌生出的構想:光透過稜鏡,可以打折射出不同的色彩,如同我們人的性,在一個光譜上有很多不同的面相,而我們要透過展覽,告訴大眾,其實人有很多不同的面相,藝術也能夠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與觀看視角。
Michael: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,是一個新與舊的文化、社會價值觀共處的時代,世界上有非常開明的地方例如荷蘭,也有非常保守的,如中東等回教地區。台灣在亞洲算是比較前衛的例子,去年2019的同性婚姻合法化,在亞洲是前無古人,所以這個展覽,是希望透過這個機會告訴普羅大眾,有這樣的族群LGBTQ,而他們有這麼好的創作。「光合作用」是種精神,不只是一個展覽,它像是一場社會運動,希望慢慢讓眾人對這個族群有所瞭解,並且能夠尊重且平等的對待。平等的意思是,把他們視為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。
Johnny:這個展覽最大的意義是在於,讓大眾知道,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跟你我一樣的平凡人,他們有追求的夢想,並且也應該有這樣的權利被外面看到。
Michael: 1970年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,當時還可以看到一些展覽,是”女性藝術家”聯展,這個展覽的出發點,爭取的平等精神,跟我們辦LGBTQ展覽的理念有點相似。
因為在那個年代,女性在社會的地位上沒有男性那麼高,而且他們很多優異的表現,都被男性壓下來,她們沒有那個表現的機會。所以這些女性就集合起來,籌辦一個女性藝術聯展,讓大家知道女性藝術家,一樣可以有很好的創造力,基本上,這件事情的本質,就是透過藝術展覽等軟性的訴求,進行一種社會運動。
前陣子掀起#MeToo(#我也是、#米兔)事件的討論,指很多女性在職場上、辦公室或其他地方被男性性侵害,她們卻無法講出來,很多的施害者是她們的上司與老闆,深怕講了出來就丟了工作。包括在2018年爆發好萊塢知名製作人發生的性醜聞。
去年2019威尼斯雙年展也以藝術的表現形式,為這個議題發聲,邀請很多女性藝術家參與,為數不少的國家館,半數以上都是女性藝術家參展,包含我們台灣帶來鄭淑麗(Shu Lea Cheang),香港館、韓國館三個女性藝術家、瑞士館兩個、法國館,蘇格蘭,都是。
因此我們拉回到藝術能夠做什麼?的這個討論,藝術不只是把一個漂漂亮亮的東西放在牆上這麼簡單,它其實也是一個很厲害的社會工具,讓人瞭解到,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?
Johnny:藝術家本身就是一個傳播的載體,重要的是背後想要傳遞的訊息,以及想說的話。
Michael:藝術家”抱不平則鳴”,他受到什麼樣的待遇,他就會在藝術創作中自然的表達出來,所以看到這一次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透過藝術表現的議題,就可以知道到,推動「光合作用」展覽,基本上也是起了同樣的作用,要將小眾甚至是社會中被打壓的一群人,透過藝術展覽的平台引發討論與反思。
Michael:因為同性戀者並非”我選擇同性戀,而我變成同性戀”,而是因為你喜歡什麼人,自然產生出情感。喜歡上同性,並不是選擇的問題,而是他生理上心理上自然產生的本然。
而且全人類有10%是屬於這樣的人,也就是說整個地球的空間中,一直有這樣的存在者,應該用很開放平等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朋友。
如果這個人是你,你也不會希望你的性別與性向被別人歧視,這情況類似於,一個人不喜歡黑人,所以你討厭他歧視他,黑人同白人與黃種人一樣都是正常人,黑人並不是他們所選擇的,愛上同性的伴侶也是。很多的歧視是來自於不瞭解。
我相信我們人類一直是往好的方向走,走向更多元與互相理解的世界,當人的知識慢慢的積累,偏見、迷性、對立與誤解就會逐漸減少,當每個人都有了這樣的認知去進行判斷時,它就變成社會上很自然的東西,你不需要歧視他們,同時也不需要用偶像(特異化)的眼光去看待他們。所以若有這樣的團體,為族群發聲,如果他們需要幫助,驕陽基金會都會很樂意給予支持。
Johnny:這個世代,已經可以慢慢的打開僵固的籓籬,去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朋友理性對話、討論,因為他們瞭解到,這些事情的本質是在於它是人的基本權利,基於一個人應該被尊種的態度。
就像法國啟蒙運動的哲學家說:「我雖不同意你的觀點,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意見的權利。」
當一個藝術展覽,將高度提高為一種社會運動的精神訴求,以LGBTQ切身的例子展現他們的生命態度,光透過稜鏡折射出多彩的意義,就不僅只是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。並不是要透過折射看見的新色彩,而產生對人的新識別與標籤。而是回到折射本身所能帶出的啟示,回到換位視角,回到同理與包容的生命整體認識。 或許就在這樣的過程中,體會到平凡之中的多彩與豐富。
【附註1】 陳思豪 – 基督徒牧師花 一輩子證明同性戀的美好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mLJfLtXQzI